中国经济能否抵御“新冷战”和脱钩的威胁?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继续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归咎中国,出现了更多关于中美之间“新冷战”的说法。与此同时,美中双方官员还在讨论如何为落实两国之间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总理先生,考虑到中国自身经济遇到的困难,您是否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让步足以解决美方关切呢?如果合作努力失败,中国经济能否抵御“新冷战”和脱钩的威胁?

李克强:当前中美关系的确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中美关系很重要,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应对传统或非传统挑战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而且应当合作的地方,在经贸、科技、人文方面也有广泛的交流,可以说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所以一些问题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担忧。至于你说到“新冷战”,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关于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李克强:你关注经济方面。中美两国经济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双方都从中获益。这使我想起,就在几天前,一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宣布在中国武汉实质性投资项目开工。我不是做商业广告,但是我对它的行为是赞成的,所以发了贺信。这个例子表明,中美商贸界是互有需要的,是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

李克强:中美之间的商贸合作应该遵循商业规则,由市场来选择,由企业家判断、拍板,政府起到搭平台的作用。中美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存在矛盾分歧不可避免,问题在于怎样对待。中美关系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绊绊,的确很复杂,这需要用智慧去扩大共同利益,管控矛盾分歧。总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寻求合作共赢。这于己于人于世界都有利。

专家:看好中国发展 中美“脱钩”不切实际

正在举行的中国两会也受到美国学者的普遍关注,近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让经济逐步稳健恢复,中美两国也需要在更多领域加强合作。

李成认为,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调动全国医疗资源应对疫情,采取果断、有效措施防控疫情蔓延,就是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的突出体现。在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后,中国政府稳健地逐步让经济重启,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李成:中国政府慢慢地逐步稳妥重启经济,优先重启制造业生产活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最高目标,这也是政府最应该做的事。

另外,李成也一直对中国两会保持关注,他表示,从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各级政府要坚定完成的任务,也是政府为了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履行的承诺。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李成:中国政府清晰了解经济发展差距对全面小康的影响,因此采取坚决措施,打好脱贫攻坚战。同时也为全球减贫作出贡献,让中国人民充满信心,中国政府也在今年两会再次向公众传递了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针对近日一些西方政客鼓吹的中美“脱钩”论,李成表示,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有深刻的合作基础,紧密的经贸、文化往来让两国都受益,中美“脱钩”论并不符合实际,美国经济和广大民众都承受不起与中国“脱钩”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李成:即使一些支持中美“脱钩”论的人士,也很清楚如果美国政府采取与中国“脱钩”的政策,也会让美国自身受到破坏;我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下,我们要避免采取“脱钩”这种单向思维的发展理念。

中美摩擦持续升级,技术脱钩已不可避免,双方谁的影响更大?

随着中美在各方面的摩擦升级,有一个观点一直被提起,就是中美脱钩。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脱钩的呼声越来越高。

作为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要是出现经济和技术脱钩,那会是什么情况?其实,中美完全脱钩不太可能,但是有部分脱钩的可能。

美国的亚洲研究局,在2019年11月份发表了一篇报告,核心观点是中国之间不可能像当年美苏冷战那样全面脱钩,而是会形成部分脱钩,有些领域中美会继续进行贸易,有些领域的交流就会被管制。

那关键在于,部分脱钩的领域有哪些?重点是在高端技术相关的领域,包括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表面上美国人一直在关税上和中国较劲,其实美国人最在意的不是贸易和关税,而是技术。

美国人对中国在尖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敏感的,而且美国总觉得中国在利用美国的开放性不断获得各种技术,所以在技术领域要尽快和中国脱钩。

美国的做法归纳为三个:一是要自我发展,二是管制中美之间的交流,三是加强和盟国的协调。

上述三点里面,最重要的是第二点,管制中美之间的交流。此前美国对于中兴和华为的打压历历在目,还有要求全球供应链迁出中国,对中概股的调查等等。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明显感受到了美国人的不友好氛围。有些美国人认为,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实际上是泄露美国技术的主要渠道,所以必须严格限制留学生。

但是,美国的高校却不同意这个观点,理由很简单,因为利益。中国在美的留学生约有40万人,每年给美国教育系统带来的收入是200亿~300亿美元,这是个大数目,不可能全部限制。

那怎么办?报告认为对这些留学生要进行区分。低学位的可以不管,主要是那些攻读理工科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管控,这个着眼不得不说很精确。

那现在中美的部分脱钩已经开始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澳大利亚的前总理陆克文就表示,现在中美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已经脱钩,未来不知道会发展到哪个程度。

那部分脱钩对中美各自有哪些影响呢?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指出,美国想把脱钩作为确保自己在全球技术霸权的路径,实际上更是自损的招数。

首先是经济的自损,美国科学研究领域和中国科技产业结合很紧,一旦脱钩经济就会受损。

其次是逼迫中国技术创新,因为脱钩会减少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经济依赖度,而且可能迫使中国在技术上投入更多研发精力。

第三是加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融合,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如果中美脱钩力度加大,那中国作为亚洲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很多国家的出口终点站是中国,而并非美国。亚洲国家的经济更依赖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跟周边国家的融合会加大。

2000年美国对中国GDP贡献是10%,到了2015年已经下降到5%,说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在减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研究院就指出,中美脱钩对世界格局有很大的冲击。

第一个冲击,是全球花了30年建立起来的技术合作和供应链循环被彻底打乱。美国想要技术创新,需要更多的资金,而这些资金跟一部分的中国企业有关,手机和电脑硬件一部分都是在中国市场赚来的。一旦真的技术脱钩,全世界的技术创新都会被波及到。

第二个冲击,是对全球安全的冲击。中美在技术领域分离,对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在安全保障方面就没有协调,未来想要限制AI在战争中的运用就更难了。过去的战争史,主角一直是人,所以大国之间的协调和约束一直以人为本,如果战争没有协调,那完全不能想象。

第三个冲击,是网络方面没有克制,大家互相在网上攻击对方,这点不用说,现在已经很明显了。

按照报告的说法,即便中美只是在技术上部分脱钩,这种代价和风险对当今世界的冲击也是非常大。

那对于美国的部分脱钩,中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现在中美两国都在争取第三方国家的合作,美国的西方盟友以及东亚、东南亚国家,中国则是和俄罗斯、日韩以及非洲国家。

美国现在的重点在于加强和盟友之间的协调,这点很明显,现在G7里面已经有了不同的看法,美国是非常担心的。所以,现在美国的情报机关要把掌握的关于中国企业的不利证据跟盟友分享,其中就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等。

除此以外,美国和北约国家、日本韩国,一起投资建设专用的数字基础设施。美军觉得中国企业参与的设施不安全,得搞另一套体系,这套体系一旦成熟,就会拓展到民用。

到那个时候,中国就可能面临一个跟中国没有关系的数字体系,这对于华为、中兴、大疆等跟欧洲深度合作的公司,将会是莫大的打击,必须早做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