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在为防疫做努力,而对于身处疫情下的外贸人来说除了焦虑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1. 梳理、评估手上的订单。对于受延期复工影响的会延迟交付的订单,及时和买家沟通;对于无法履行的订单,建议和买家协商解除合同,必要时取得中国贸促会出具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降低后期被买家反索赔风险。
备注:如受疫情防控影响,贸易双方经协商对出运时间、物流方式、付款条件等合同事项进行变更的,建议对变更事项留存传真、邮件等书面证据,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整理下单待生产和待出货的客户,与工厂确认交期,与物流公司确定出货安排,和客户协商最佳的解决办法。
3. 关注目前各国的贸易政策、出入境政策、航空公司、船公司的政策变化。
4. 利用好线上资源,如各种线上展会、交易平台,积极与境外采购商开展供需对接,拓展网络设计和定制服务。
5. 维护老客户。与客户密切沟通,共同制定新一年的采购计划和生产安排。
6. 寻找新的卖货模式。疫情的爆发,很多港口、航线都暂停,外贸企业如果有多余的库存,或是供应链能较早恢复,可以尝试出口转内销。例如快消品就可以尝试做下国内新媒体的运营,在小红书、抖音等推广。
7. 部分外贸企业转型转产。海外市场目前疫情爆发,如果持续下去,部分品类行业必然会遭遇冲击,比如户外用品,非生活必需品等,这类企业如果销售数据断崖式的下跌可以考虑转型转产,目前转型转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做口罩,做更防疫周围相关的产品
随着全球疫情继续蔓延,外贸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但这不意味着这些外贸企业必须得按下“暂停键”。受疫情影响,线上流量暴增,导致以直播、短视频为媒介的线上经济迸发出强劲活力。聚焦网络也顺势推出视频通,助力外贸企业抢滩视频营销市场,以低成本开拓海外市场!
一、短视频是不能错过的赚钱风口
数据显示,短视频独占流量头把交椅,贡献六成以上互联网增量,88%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短视频社交,活跃渗透率达72%。
而根据全球最新移动应用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抖音海外版TikTok全球下载量已超18.2亿次,蝉联多次下载榜冠军,与每月登录用户高达19亿的Youtube平台成为第一梯队。
在这些视频平台上,中国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流量神话。
在Youtube平台上,稳居中国区第一的办公室小野,拥有高达849万用户,视频总浏览量超20亿,单月广告分成收入过450万。
另外一位在Youtube成功出海的中国网红——李子柒,拥有高达937万用户,视频总浏览量超12亿,单月广告收入在280—564万之间,单日广告收入在6—40万之间。
可能你会觉得这些是中国有名的网红,获得高流量很正常,那接下来我举一个TikTok上普通卖家的例子。
这条视频只是简单的假发产品展示,就获得4万多的点赞,190多条评论,并且引来大量的意向客户咨询,相信转化率也不会低。
虽然视频风口流量爆发,但海外的视频平台相对国内来说,还没发展成熟,目前只处于用户增长初始阶段,国内大多数行业竞争者还没有进入这一领域,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二、视频营销成为品牌营销主战场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不少外贸企业已投身社媒营销战场,但因为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图文及文字形式并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短视频营销因集合了声音、动作、表情,表现效果更立体,更利于传播品牌情绪,表达产品性能,逐渐成为各大品牌主的营销主战场。
除此以外,视频营销还有其他营销形式难以具备的优势:
1、避免B2B平台竞争大,价格透明等问题
通过运营企业视频平台,建立私域流量池,就不需要像其他B2B平台上,通过打价格战获取订单。
2、助力企业精准锁定受众
通过特定的视频内容,能吸引精准的用户群体,提高营销效果。
3、移动端传播的广泛性和高效性
粉丝通过口碑或分享可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扩大产品宣传的覆盖面。
4、互联网属性
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分析视频的浏览量、评论等数据,为之后的营销策略提供支撑。
由此看来,短视频已逐渐取代图文成为品牌营销主战场。相比其他营销方式,视频营销无疑是以低成本获取高效益的营销方式,这对于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是一条营销捷径。
三、视频整合营销服务加速外贸企业出海
制作一条不到一分钟的短视频,前期需要策划、演员、拍摄人才,后期还需要专业的视频剪辑人才。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制作门槛较高,传统人力制作方式效率低、费用贵。最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外贸企业还不具备短视频营销能力,不懂如何宣传推广。
为此,聚焦网络独创视频通营销系统,集AI视频生成、多语种视频官网营销和多平台视频发布为一体。
利用AI技术,智能生成海量高质量营销视频,多语种、多平台、全面覆盖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视频流量入口,快速提高品牌曝光率,助力企业以低成本获取高利润订单!
流量风口已开启,你还在犹豫吗?
视频已经成为内容之王,信息更加丰富,也增加了与用户的互动性,是营销产品和品牌的最佳措施之一。
在短视频盛行时代,只要能把握风口机会,并重点进行运营,任何外贸企业都能通过C位出道,实现低成本获取高效益!
东莞:一张外贸订单带活多家企业
一张外贸订单带活上下游多家企业。疫情之下,东莞传统制鞋产业正面受压。一些外贸企业通过上下游协作,通过一张大单盘活上下游企业。幸运的背后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的承压韧性,以及传统产业上下游协同合作的坚强支撑。
健身鞋海外逆增长
位于东莞市寮步镇新旧围社区的晶富科技,从上个月底开始,生产车间就已经开足马力。大洋彼岸美国的客户,催单电话一个接一个,要求他们赶紧将订单生产出来,以最快的速度发货过去。这些吃香的订单,并非美国紧缺的口罩,而是鞋子。
从上个月底开始,位于东莞的晶富科技生产车间已经开足马力
“我们生产的品牌叫NOBULL,是美国新兴的运动休闲品牌,在全球各地都有营销中心。”晶富科技负责人雷兴余告诉记者,NOBULL去年的下单量只有几十万双,今年预计将超过百万双,订单增长有望超过50%。
原来,NOBULL主打产品是健身系列的鞋子,产品售价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相当。在美国,很多家庭都有健身的习惯,且家里都购买了跑步机,疫情期间虽然外出运动机会减少,但在家里照样可以运动健身;同时,NOBULL品牌的销售渠道以网络平台为主,客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下单。正是这些因素,让该品牌在全球的销量不降反升。
企业生产车间
抱团协作稳定客户
手握海外大单,晶富科技无疑很幸运,但企业以及上下游伙伴环环相扣的协同合作才是完成一张大单的坚强支撑。
制鞋,并不需要太多高科技含量,却涉及到数十道工序,有的环节机器取代不了人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游包括产品研发和设计,下游包括鞋底、鞋面、鞋带、鞋垫等制造商,任何一个环节断掉,就生产不出来一双鞋子。”雷兴余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之初,他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工人,二是原材料。同时提醒上下游配套企业,做到未雨绸缪。
为满足美国客户的要求,晶富科技从2月初就开始复工复产
从2月初开始,他就积极奔走,力保自己的企业,也力保上下游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动员老员工,通过老乡、朋友等关系帮忙招聘,每招一个,重奖一个。”雷兴余说,在2月底,企业工人到岗200多,实现了90%复工。目前生产线将扩大,现有员工人数比年前还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与企业配套的鞋面、鞋带、鞋底等多个厂家,由于年前准备充分,也已经顺利开工。
在东莞制鞋行业,晶富科技规模并不算大;但其整合产业链资源,抱团协作,顺利实现了逆势增长。“如果企业自身没有未雨绸缪,抑或整个链条断掉一小环,海外就未必能拿下!”专注于制鞋行业20多年的陈涛分析,他认为疫情强化了“地球村”概念,也强化了全球产业链的世界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