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已经从前期的供给端压力传导到了需求端。
“韩国客户已经不愿意下单了,意大利客户之前还比较乐观,这周态度明显变化。”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凡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
不少受访的企业告诉本报记者,虽然目前海外订单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毁约情况,但是随着疫情进一步蔓延,对未来的海外订单表示担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月2日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2.9%下调至2.4%,对比去年11月的预测下调了0.5个百分点,是2010年以来的最低程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表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6%,出口下降的趋势将延续,外需可能进一步受到拖累。”
订单忧虑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扩散,外贸企业的担忧已经从前期的原材料供应不足、物流不畅等问题,传导到对后续外部订单的担忧。
“现在还没有客户违约,但接下来肯定是有影响的。”广东一家外贸企业海外业务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前期受疫情影响,造成复产时间延迟,对订单有极小的影响。后续预期可能会有压力,特别是欧洲疫情的发展,很多客户不愿意囤货了。”李凡说,“韩国客户的订单已经受到影响,意大利客户之前开会的时候,认为情况比较乐观,就是一个大流感。但这周一开会,意大利客户的态度明显有变化。如果疫情继续暴发,海外的需求可能会受到影响。”
昆仑健康资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认为,“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原本以为中国的疫情对全世界造成的是供给端压力。现在北美、西欧、东亚俨然成了需求和供给端的‘双紧’。”
李凡透露,“沙特今年有个新的能耗标准,年前我们花了两三个月匹配,申请沙特的能耗认证,等待年后生产。但是受疫情影响,部分零部件没有到位。例如,位于湖北的压缩机厂家,还没有把压缩机发出来,少一个零部件也无法生产成品。”
“但是沙特这种穆斯林国家,斋月前是销售旺季,销售额占到全年的30%~40%,如果4月底之前不能到货,或者疫情进一步扩散,对这个市场的销售是有很大影响的。”李凡说。
除了预期的担忧,也有部分企业表示,已有个别客户因为延期交货取消订单。“但是比例非常小,目前可以忽略不计。”一位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对于海外客户违约是否会进行赔偿的问题,一位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正规大公司的合同中是会有相关约定的,但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竞争充分的行业里,很少约定客户赔偿的条款。”
“即使赔款也是形式大于内容,一旦客户违约,罚款比例通常不会超过订单金额的10%,这是完全无法覆盖企业成本的。”上述外贸企业负责人说。
世卫组织总干事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全球经贸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
外需放缓
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供给方,生产已逐步恢复,后续对外贸的影响主要在于疫情暴发下的全球需求不足。
“今年春节我们工厂的复工时间比往年晚了半个多月,起初担忧延期交付,现在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客户需求肯定是有影响的。”上述外贸企业负责人称。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2月,进出口总额4.12万亿元,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
其中,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分别下降19.6%、14.2%和15.3%。
“前两个月受疫情、春节和外部需求的叠加因素影响,出口下降幅度明显。”高凌云说,“现在全球疫情进一步扩散,接下来出口下降的趋势将会持续。”
广发策略报告指出,包括中、美、日、韩、英、德、法、意、西班牙及伊朗在内的10大疫情重点国家的GDP及进出口总规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63.22%和47.73%,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其中日、韩两国作为制造业中上游产品主要出口国,中东地区作为世界石油的最大出口地,美股市场作为全球资本市场风向标,都是全球产业链及资金链中的重要环节,链接世界各国经济脉搏。
高凌云指出,“我们每个月会对中国相关的进出口PMI测算一个加权数字,1月份是50.4,2月份是47.2,意味着外部疫情的恶化对外需是有明显影响的。”
高凌云进一步解释道,“这个数字是选取了前13位中国最大的经贸伙伴,按照贸易比重做一个加权。50以上是扩张区间,对未来的外需是看好的,低于50就是萎缩区间了。”
李凡告诉本报记者,“我们正在密集的跟客户开会,尤其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客户,引导客户在危机中寻找机会,至少在疫情暴发前的市场先保住,另外也在引导欧洲客户做线上。”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基于对供给和需求形势变化的研判,当前中国政府贸易政策的核心是稳住外贸基本盘。
“我们将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外贸信贷投放,满足贸易融资需求,支持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有效履约。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覆盖面,促进费率合理下降。鼓励创新发展。发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对进出口的促进作用,支持企业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海外仓,完善国际营销网络体系。”李兴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