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二十条措施稳外资促发展,面向日韩推出百个重点合作项目

近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更明确的政策举措,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若干措施》分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提升投资服务质量、强化投资保护措施、健全组织保障体系等五个部分,共计20条具体措施。   根据上述措施,山东将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凡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一律取消。支持在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商用车制造领域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拓展外商投资领域,推出一批新基建、国企混改等优质资源,吸引外商投资合作。支持跨国公司在山东省设立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支持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支持外商独资设立经营性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做好相关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有关事项工作。   对省级认定的首批国际合作园区,省财政给予5000万元补助或奖励,专项用于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开放载体建设等。   深化重点区域合作,面向日本52家世界500强企业和韩国前30位大企业,山东将推出100个“补短板扩内需”重点合作项目。   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对重点外资项目,在国家、省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前,各市可预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且当年到账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外资项目,由省统一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奖励项目所在市200亩用地指标。并可依照相关规定申请使用省级收储的能耗、煤耗指标,其中新兴产业类项目按照基准价格给予不低于20%的优惠。   此外,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年度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新上项目、超过3000万美元的增资项目,省市财政按其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低于3%的比例予以奖励。对世界500强在我省投资的重大外资项目,按“一事一议”原则给予支持。   山东还积极提升投资服务质量。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医保及公积金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推行电网企业“一窗受理”接电申请。用水用气报装实现网上申请。推行项目规划用地审批“多测整合、多验合一”。   金融支持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外商投资企业,银行机构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小微外商投资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

《2020东亚海上贸易互通指数》发布 东亚地区港口连通性世界最好

在8月8日举行的2020·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20东亚海上贸易互通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指数》显示,东亚地区港口连通性世界最好。   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报告》编辑部主任、经济学博士曹杰表示,指数样本国家包括了中日韩以及东盟国家,其中除老挝是内陆国家之外,其余都是沿海国家。   根据贸易紧密程度,《指数》将区域内国家的港口贸易分成了紧密型、较紧密型和潜力型三类,其中日本和中国、韩国和中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贸易关系处于紧密型。泰国与新加坡、新加坡与菲律宾、柬埔寨与泰国的贸易关系处于较紧密型。泰国与韩国、菲律宾与越南等国家的港口贸易联系程度相对较低,属于潜力型梯队。   各国的贸易互通指数累计得分与上一年得分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中国与其余各国的港口贸易互通指数的累计得分最高,说明总体上中国与其余各国港口贸易互通程度最为紧密。   《指数》指出,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额下降了0.1%,但是东亚区域的进出口还是保持了较快增长,出口贸易同比增长了17.1%,进口贸易增长了11.7%。   从重点货物来看,机电产品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货物贸易产品,是中日韩三国最重要的货物贸易,也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对外贸易的首要货物。2019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是10.6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8.4%。   《指数》显示,东亚地区港口连通性世界最好,2019年连通性报告的前十名中,东亚港口占到八席,其中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上海港排第一,宁波舟山港排第四,香港港排第五,青岛港排第八。2006年青岛港的连通性指数是47,2019年是92,翻了近一倍。“这说明青岛港对于世界港口的连通性有了质的飞跃,交通的边界在不断扩大,支点作用在不断增强,名副其实地实现了港通八方。”曹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