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7月24日上午,中国外交部通知美国驻华使馆,中方决定撤销对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设立和运行许可,并对该总领事馆停止一切业务和活动提出具体要求。针对有媒体问及为何选择成都总领事馆,是否要求其72小时内闭馆,在今天(2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作出回应。
汪文斌表示,7月21日,美方单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及中美领事条约的有关规定,严重破坏中美关系。中方上述举措是对美方无理行径的正当和必要反应,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符合外交惯例。
中美之间出现目前的局面,是中方不愿看到的,责任完全在美方。我们再次敦促美方立即撤销有关错误决定,为两国关系重归正常创造必要条件。
美驻成都总领馆一些人员从事与其身份不相符的活动,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的安全利益,中方多次提出交涉,美方对此心知肚明。至于提到的具体问题,中方对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停止一切业务和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外交是讲对等的。
此外,还有记者问: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蔡伟表示,将继续工作直到接到最新通知,你是否可以证实?
对此,汪文斌回应称,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仍在运行。我们敦促美方撤销有关错误决定。
关于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馆,环球时报做了更加深入的解读。以下为环球时报报道:
复旦大学美国问题专家沈逸2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等关闭成都领馆的举动,向美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无意主动破坏中美关系,但对于美国的出格举动,中国一定会坚决反制。他强调,外交的第一核心原则即尊严对等。如果对方有动作而自身没有,就会导致“一步退,步步退”的被动局面,所以对等反制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据公开信息显示,美国在中国大陆共有五所领事馆,分别位于广州、上海、沈阳、成都和武汉。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于1985年设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覆盖地区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重庆。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前南联盟大使馆后,愤怒的中国民众曾包围美国驻成都总领馆进行强烈抗议。此外,前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曾在2012年初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此前,有媒体猜测称,中国将关闭美国驻武汉总领馆作为对美国关闭休斯敦总领馆的反制。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疫情原因,美国部分驻武汉领馆的工作人员尚未返回。如关闭美驻武汉总领馆,不足以“对等回应美国前所未有的政治挑衅”。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选择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作为反制目标,同时传递出中国仍致力于“管控中美分歧”的信号。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美国的所有驻华使领馆中,成都总领馆的业务量和面对区域是相对较少的,且其涉及地区的美国公民和企业相对有限。
他认为,这意味着成都领馆在关闭后对限制中美人员正常交流和中美实际关系影响较小。这和美国选择规模较小的中国驻休斯敦领馆相应,也说明中方仍在本着“管控分歧”的思路处理此事,尽量试图使中美紧张不至在短时间剧烈升级。
中美互相关闭领馆的举动将对两国关系走向带来哪些影响?在美国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馆后,美国媒体已开始讨论“中国驻旧金山领馆是否也会被要求关闭”,舆论认为,两国紧张局势不排除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尤其在美国大选前夕,中美间出现“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比以往增大。
对此,李海东认为,特朗普应对选战的策略已日渐清晰,即通过制造美国国内分裂和国际对抗以争取支持,把美国国家命运和其个人权力增长绑在了同一条绳子上。这十分危险,也意味着他可能因国内选情的变化,采取不同程度的措施,其中包括挑起军事争端与冲突,以拉高支持率。
这名美国事务学者强调,鉴于这一背景,未来三个月将成为中美关系最具挑战性的时期,有可能出现“高度不可预测性事件”。
美国要求中国在72小时内关闭休斯顿总领事馆
据新闻报道:美国政府7月21号单方面宣布,要求中国在72小时内关闭休斯顿总领事馆。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这是美方单方面对中方发起的政治挑衅,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予以强烈谴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那么美国为何会单方面宣布,要求中国在72小时内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这一决定的背后,美国又是基于何种的考量?会对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产生如何影响?让我们依据事实,客观冷静的来抽丝剥茧一番中美关系的前世今生。
东歌认为,时至今日在全世界国与国的关系中,没有哪种关系,能像中美关系那样,时刻牵动着全世界国家的聚焦。毫无疑问,中美关系,是全世界国与国关系里,C位一般的存在。
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中国和美国,我们通过比较就能发现: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着全世界国家领头羊的位置。
而如今中国自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让人遗憾的是,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承认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这也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发展水平之迅速。并且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有望在2025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而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从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到现在,美国也只有短短200多年的建国史。这对于国家概念而言,美国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后起之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在建国短短的一百多年时,就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且通过两次世界大战,顺利上位成为头号大国。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在军事上也再无敌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目前世界中,唯一的超级大国。
从上个世纪开始,中美关系就并非一帆风顺。在71年前,随着毛泽东主席发表: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后,中美关系就陷入了冰冻期,断绝了来往。
1950年6月,在朝鲜半岛上,朝鲜与韩国爆发内战。内战初期,韩国节节败退,朝鲜攻占了韩国超过90%的国土。在此背景下,同年九月,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派遣军”,实施仁川登陆,正式插手朝韩内战,帮助韩国,抵御来自朝鲜的打击。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朝鲜在“联合国派遣军”打压下,全线败退。朝鲜半岛的战火,甚至蔓延到了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我国边境之安全。朝鲜也因战局不利,不堪重负。请求中国出战,挽救危局。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之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朝鲜战争,是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派遣军”一次正面交锋。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及不怕牺牲的勇气。克服因为国力、科技落后,带来的军事装备代差。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及国威。迫使美国为首的“联合国派遣军”同意签订停战协定,最终让战争停止在了举世瞩目的三八线上。
通过朝鲜战争,中国挺直被打断的腰板,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国通过朝鲜战争,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美国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积弱难反,任由别国为所欲为的中国。美国也开始重新审视制定,对中国之政策及立场,不再一味地想扼杀中国。
直至上世纪70年代,通过被后世认为神来之笔的“乒乓外交”,再由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率先秘密来访中国才恢复接触。在随后的1972年才有了尼克松总统访来华访问,随后中国和美国联合发表,举世瞩目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第一个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才得以实质性的恢复和开拓进展。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之重点内容
但即便如此,中国和美国直到1979年1月1日才正式建交,从中也不难看出中美关系之坎坷和复杂性。
时间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冷战的铁幕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两极对抗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从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展开新一轮全方位的对抗。
在此背景之下,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举行了震惊中外,代号为“81-西方”的军事大演习。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演习,苏联所展示的钢铁洪流,号称几天之内,就能推平欧洲大陆。让身处欧洲的北约各国,不寒而栗,急需找到解决办法。
苏联代号81-西方军事大演习
而在中国与苏联边境接壤的远东地区,苏联亦长期陈兵百万。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还要从1958年说起,当时执政苏联的苏维埃第一总书记赫鲁晓夫,向中国提出建立长波电台和组建共同舰队的要求,被中国断然拒绝。随后中苏关系走向破裂。并随着1969年珍宝岛战争的爆发,降为冰点。苏联开始在中苏边境长期陈兵百万,威胁中国。
在此时代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希望中国能拖住苏联陈兵在,中苏边境线上的百万军队。让其不能自由调往,靠近北约成员国所在的欧洲地区。而中国亦需要打破,由美国为首的17国集团,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技术封锁。该委员会是特别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而成立的,旨在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
于是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之间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所谓“蜜月期”。在这十年之中,中美关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从政府到民间,开展了大规模的互相交流活动。甚至在军事领域,进行了名为“和平典范”的军事技术交流项目。
但国际局势总是充满着风云变幻。90年代初,随着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中美蜜月之旅也戛然而止。美国在没有了苏联这个对手以后,暴露出制霸全球的本性,开始继续打压中国。而中国也因为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计划,对美国心生警惕。
在上世纪整个九十年代,无疑是美利坚合众国最为高光的时刻。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各个方面都大幅领先于世界各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式开始对全世界输出霸权主义。
而中国在苏联解体之后,毅然把国家的重心,放到了经济建设的工作上。
中美之间的关系,也随着美国导演的93年“银河号”事件,96年出炉的《瓦森纳协定》继续针对中国,进行战略物资和高科技的封锁事件。直至1999年,美国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事件的发生。
被美国轰炸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自此中美两国关系,再次降到冰点。
而新世纪的脚步也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