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紧张局势是否会继续升级?只要看看科技领域就知道 中国和印度正陷入一场争端

中印边境紧张局势是否会继续升级?外交部回应

6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记者:据报道,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双方就中印边界西段局势交换了意见,请问中方有何评论?中印边境紧张局势是否会继续升级?

赵立坚:针对近期中印边界西段的事件,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时已经详细阐明中方严正立场。中方已多次申明,事件发生的起因是印方一线部队公然打破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在加勒万河谷现地局势已经趋缓的情况下,再次跨越实控线蓄意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进而引发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事件发生以后,中印双方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进行了沟通协调,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共同遵守两国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尽快使现地局势降温,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目前,中印边境地区的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可控的。相信双方能在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精神的指导下,妥善处理当前事态,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昨天俄罗斯外长表示俄罗斯、印度、中国外长视频会议将于6月23日举行,但之后有报道称会议将延期,原因不明,你可否证实?

赵立坚:中俄印三方正就中俄印外长视频会议相关安排保持沟通。如有进一步消息,我们会及时发布。

记者:印度似乎已派出力量增援边防部队,中方是否也采取同样措施?你今天可否透露更多具体情况?

赵立坚:我刚才已经就中印边界西段局势表明了中方立场。中印双方正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对话解决有关现地问题,我没有需要发布的消息。

记者:还是关于中印边界冲突的问题,印方官员称一名陆军上校及士兵遭中方士兵铁棍攻击,你有何评论?另外,冲突起因是否是印军摧毁中方在实控线上或越线搭建的设施?

赵立坚:此次事件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责任不在中方。中方已详细介绍事件来龙去脉。6月15日晚,印方一线边防部队公然打破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在加勒万河谷现地局势已经趋缓的情况下,再次跨越实控线蓄意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进而引发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中方希望印方开展彻底调查,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举动,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昨天王毅国务委员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了电话,消息稿已经发布。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共同遵守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尽快使现地局势降温,并根据两国迄今达成的协议,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记者:关于中印外长通话,双方是否在考虑下步采取什么措施?

赵立坚:王毅国务委员在同印度外长苏杰生的通电话中阐明了中方对当前中印边境事态的立场。他同时强调,中印两国都是10亿级以上人口的新兴力量,加快实现自身发展振兴是我们各自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此,双方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是正道,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相互猜忌、相互摩擦是邪路,违背两国人民的根本愿望。双方应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中印边界特别代表会晤机制、边防部队会晤机制等既有渠道,就妥处边境事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

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共同遵守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尽快使现地局势降温,并根据两国迄今达成的协议,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中印相互需要对方,只要看看科技领域就知道  中国和印度正陷入一场争端

鉴于双方经贸关系广泛,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超过来自任何其他国家的,有关经济风险也很高。但印度外交政策智库梵门阁的报告显示,过去5年来,中国已在印度科技行业开创一片广阔天地,凭借低价智能手机占领市场,通过向印度初创企业投资进入当地科技界。

  华盛顿智库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的南亚主管戈什认为,印度也对中国成为全球科技主力之一的目标很关键,“我不认为任何一方是这种关系的输家,两国都从中获益颇丰。”

  今年早些时候,印度透露出采取措施以限制中国增长影响力的迹象。梵门阁的研究员班达里说,此举是向中企发出信号:它们仍能向印度出口软件和硬件,但不能主导印度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基本上,“中企不会在这个市场自由奔跑了”。与此同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企正寻求在印度长期立足。“人们尚未广泛认识到印度彻底降低对华依赖的难度”,该报告作者克里什南说,“从重型机械、各种通信和电力装备到活性药物成分,”印度在所有这些领域都依赖中国。他估计目前及已纳入计划的中国对印投资总额高达260亿美元。

2018-2019财年印中两国贸易超过870亿美元,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中国对印出口远超印度对华出口。“这是(印度)对中国的结构性依赖,抵制根本无济于事”,克里什南说,印度近来加强外国直接投资规定并非是为阻止中国投资,而是意在把中国投资引向对印度更有用的领域——进入实体并创造就业。

  断绝对华经贸往来,对印度将意味着丧失就业岗位。中国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已在印度建厂并创造就业。印度成为中国手机企业的最大海外市场,这是过去5年来中印关系的重大发展之一。去年印度最畅销的5家智能手机制造商中有4家来自中国,销售总额超过160亿美元且都已在印建厂。

  “削减中资企业销售或出货,将影响他们在印度的工厂”,这将绝对影响印度就业,业内分析师考尔说,即便一些印度人誓言摒弃中国货,“这压根儿也不会改变其购买决定。因为他们如此依赖这些中国手机的生态系统。”(作者利什·艾因加等,王会聪译)

解密中印战争:中国获胜后为何主动撤军?

解密一:战争胜利后为何主动撤军

在从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的这场持续了1个月左右的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可是,此后中国军队主动停火并后撤。至今,仍有一些人表示不理解,认为中国外交过于软弱,当时应当将本属于中国的领土夺回,那样就不会留有后遗症。但是,本次解密的外交档案中,却向我们表明了中国外交的宽宏大量。

1963年1月的一份解密档案,提到中国的主动停火并主动后撤。这份档案里写道:为了争取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边防部队不仅主动停火、主动后撤,而且还把战斗中缴获的军用物资主动交还给印度方面。1962年12月14日和16日,中国政府曾两次照会通知印度政府,中国方面表示,中印边界问题应当通过和平方式而不应当通过武力解决,希望中印边境冲突不要再起……向印方移交军用物资,就是中国政府为了争取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所采取的许多友好步骤中的一个步骤。

可是,“中国方面采取的每一个善意行动,至今都没有从印度方面得到积极的响应。相反,却往往遭到印政府的歪曲和污蔑,称中国的自卫反击战是一场‘侵略战争’。”但是,中国政府也对未来寄予希望:“中印边界问题总是要和平解决的,希望印政府改变蓄意敌视中国的态度。”

解密二:亚非国家对此战持何态度

●档案:一些国家从中斡旋,希望和平解决

中印战争发生后,与两国都很友好的一些亚非国家并不是坐视不管,而是积极地斡旋。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志明就曾分别公开致书刘少奇和印度总统及总理。在致刘少奇的信中,他表示欢迎和赞扬我国政府11月21日的声明;在致印方的信中称,为了中印的友好、亚非各国团结和反对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阴谋,希望印度接受中国和平解决争端的建议。

马里总统凯塔也表示出了同样的愿望。1962年10月24日,他称中印之战为:“亚洲两个兄弟国家之间的敌对行动”。凯塔愿意从中斡旋,以挽救这一不幸的局势。

解密三:为何公布交还印武器清单

●档案:印度污蔑中国交还的军事设备多系废品

中印之战后,中国政府并未立即对外公布交还印度武器的清单,而是在战争结束了几个月后才予以正式公布。在此次解密的外交档案中,记者找到了原因。

一份档案中记载,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在1963年1月8日发表谈话称,印度方面从中国方面接收了一批中国边防部队缴获的印军装备,这些装备都已“损坏不堪”,中国方面交还这些装备是为了“宣传的目的”。

据档案显示,关于中国边防部队把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交还印度方面一事,中国政府在战争结束之前并未予以公布,而且中国报纸也没有做过任何透露。中国政府只是两次照会印度政府通知了有关情况,这无论如何不能叫做“宣传”。“实际上,第一次公布这件事并且就此掀起一场恶意污蔑中国的宣传运动的,正是印度自己。”中国政府现在是“不得不公布有关事实真相”。

在这份档案的后面,列出了所有交还印度的军用物资清单,包括了足有4页纸的内容。“任何没有成见的人都可以看到,中国政府这一行动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友好的、慷慨的行动。正如清单所表明的,中国交还的物资,绝大部分是完好的,清单中所列的一部分损坏了的武器和装备,也都是印军在撤退时自行破坏了的和在战斗中损坏了的。”

解密四:战争中印军遗体的处理

●档案:遗体由中国红十字会妥为埋葬

一份名为“中国和印度红十字会就收集印军遗体的来往文件”的解密档案记录:1963年4月初,印度红十字会致电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到中国境内的奇普恰普河等6个地区收集在战斗中死亡的印军遗体。随后,中国红十字会复电称,印军遗体已妥为埋葬。可对方仍要求来中国境内按习俗处理遗体。

对于印方的再次要求,中国红十字会表示,为了照顾印度习惯,与有关当局联系后,将派出工作人员于1963年8月15日分批前往上述6个地区。1963年8月30日左右,结束清理和焚化遗体,在这项工作完成后,将把骨灰和遗体送给印度红十字会。中国如此周到的安排,印方红十字会却不领情,声称将直接派出几个小组乘直升机飞入中国境内。中国红十字会最终致电对方称,中国政府已要求印政府停止印度红十字会的上述行动。后来,印方再未就此事致电中国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