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佛山市三水区外贸进出口总值50.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增长率在佛山五区名列前茅。其中,出口39.4亿元,增长16.2%;进口10.8亿元,下降6.6%。单3月,三水区企业外贸进出口总值16.8亿元,下降1.7%。其中,出口12.8亿元,下降3.9%;进口4亿元,增长5.8%。
外贸数据靓丽
根据分析,一季度,三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幅收窄,加工贸易降幅显著,新兴贸易业态继续快速增长。由于新冠疫情蔓延,传统贸易方式受到冲击,线下渠道受阻,传统贸易企业面临订单急剧减少、经营困难、倒闭等风险。一季度三水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4.4亿元,微增2%;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9亿元,大幅下降31.3%。值得关注的是,在此形势下新兴贸易业态仍保持高速增长。一季度三水企业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10.3亿元,增长1.2倍;跨境直购进出口合计5031.8万元。
与抗疫相关的医药及医疗器械产品出增进减。为维持抗疫药品及日常药品生产供应,各原料药企积极复工。一季度三水区出口医疗仪器及器械2367.5万元,增长45.9%。三水辖区部分从事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企业增长达5-6成。医药材及药品出口526.9万元,增长72%。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上下游供应链的生产放缓和物流受阻,医药材及药品进口仅31万元,下降73.5%。
与东盟、欧盟、美国贸易值位居前列,对美进出口增幅逾4成。一季度,三水区对东盟进出口12.3亿元,增长17.4%;对欧盟进出口5.9亿元,下降3.7%;对美国进出口5.3亿元,增长40.2%,以上三者合计占同期三水外贸进出口总值接近一半。
靓丽的数据背后,海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疫情,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三水办事处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利用新业态做好稳外贸增长文章,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解企业发展之困
“多亏近期海关通过线上方式开展调研,了解具体情况并密切跟进,使我们节省了许多时间,帮了我们大忙,使我们的种苗顺利出口至欧洲、澳洲、北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佛山市三水阳特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电话中向海关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据悉,驻三水办事处已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对300多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进行全覆盖调研,“一企一策”助力外贸企业抗疫情、渡难关。运用对区内300多家企业调研结果,制定涉及快速验放 、便捷通关、税收征管政策调整 、单一窗口和互联网+线上海关、优化审批流程等多方面共28条帮扶企业措施。至3月11日,三水办口岸监管场所经营单位、区内高级认证和一般认证等重点外贸企业已100%复工复产。
促地方产业之兴
3月23日,一批澳大利亚进口粮食经由佛山三水港入境,这是佛山三水港建成后首次进口粮食。
“以后直接从三水口岸进口粮食,我们一年至少可以节省50万元。” 佛山市三水丰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驻三水办事处主动对接三水打造“水都”(饮料食品基地)食品、乳品、饮品生产基地规划,进一步扩大粮食进口和乳品出口。利用佛山市被批准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依托三水西货场、三水跨境电商清关中心等载体,协同地方相关部门,共同指导监管场所经营人引入更多优质电商企业落户三水,做大做强跨境电商直购进口,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出口业务。
驻三水办事处主动对接三水打造“水都”(饮料食品基地)食品、乳品、饮品生产基地规划,进一步扩大粮食进口和乳品出口。利用佛山市被批准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依托三水西货场、三水跨境电商清关中心等载体,协同地方相关部门,共同指导监管场所经营人引入更多优质电商企业落户三水,做大做强跨境电商直购进口,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出口业务。
助营商环境之变
驻三水办事处进一步降低口岸制度性成本,推进“两段准入”、“两区优化”、“两步申报”、汇总征税等措施落地,释放改革红利,提升企业获得感,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近日,一批从国外进口松香货物抵达佛山三水港,船舶靠港之后码头作业系统就接收到海关放行指令,该批货物从当日下午14点13分开始卸船,到15点35分装车出闸,中间仅耗时82分钟,相比以往的卸船到堆场、等待报关放行信息再到出闸省去了二次装卸环节,实现了货物“零滞留”。
据介绍,今年以来,该码头通过“智慧码头”上线了“自动运抵”和“船边分流”功能,进口货物在提前申报模式下,抵达码头后非海关查验可以直接提离,通关时间比以前缩短90%以上;而出口货物“自动运抵”功能,则实现了货物入闸自动抬杆、运抵报告自动发送功能,省去了不少人工成本,作业场所内无纸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3月,该码头进、出口通关时间仅为19.29小时、1.32小时,比2017年时均缩短80%以上。
采写:南都记者 姚建国 通讯员 梁柳盈 关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