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年报”述评之四:稳住基本盘,长三角外贸“乘风破浪”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的核心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贸易重地。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顶住压力,多措并举助力外贸企业“乘风破浪”,三省一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增速均快于全国水平,浙皖两省还实现了正增长。

图虫创意 图长三角外贸“无惧风雨”

今年上半年,尽管全球贸易环境不佳,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外贸在变局中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其中,安徽上半年进出口总值为2441.6亿元,增速达9%,排名全国第四。出口1390.6亿元,增长6.7%;进口1051亿元,增长12.2%。

浙江省的进出口也实现正增长。其中,出口10858亿元,增长3.3%;进口3866亿元,增长6.8%。分类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和防疫物资出口增长较快。值得关注的是,防疫物资是推动浙江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的一大亮点。3至6月,口罩出口拉动浙江全省同期出口增长5.7个百分点。

外贸大省江苏,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虽然同比下降2.8%,但降幅较一季度已收窄6.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70.9亿元,同比下降5.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3个百分点;进口7890.8亿元,同比增长1.9%。

除了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外,江苏省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0.6%,表现不俗。

“江浙地区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大省,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也更容易由原来的纺织品企业转型生产。”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服装加工类纺织企业能加工要求更高的防护物资,也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一个表现。”

庞超然还指出,近年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很快,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疫情对一些国家的半导体生产造成冲击,我国企业具备补足供应缺口的能力,因此集成电路的出口表现不错。”庞超然称。

上海方面,上半年进出口降幅也同样收窄。据上海海关统计,上半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5813.9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6422.72亿元,增长0.7%;进口总额9391.19亿元,下降1.7%。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外贸形势总体比较严峻,长三角能够稳住外贸基本盘,非常不容易。”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浩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赵浩兴看来,长三角主要从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两方面发力稳住外贸。模式创新方面,浙江省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和线上对接会,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市场拓展方面,除了防疫物资出口逆势上扬,科技型产品也凸显优势,此外,一些“宅经济”产品在国外也卖得非常火爆。

数据来源:各地海关 整理制表:魏来多措并举稳外贸基本盘

上半年外贸的触底反弹,与政策扶持密不可分。以上海为例,为做好“稳外资、稳外贸”工作,3月中旬,上海就已出台11条支持举措,从税收、金融、海关等多路并进联合发力纾困外贸企业,稳住外贸生命线。随后,上海发布“信保+银行+担保”融资方案,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支持,助力外经贸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江苏省政府专门出台10条硬核措施,提出积极拓展线上展会,用在线直播等创新洽谈形式,争取订单,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强化出口信保风险保障、稳定外贸外资产业链供应链等举措。浙江省商务厅印提出了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18条举措。面对疫情造成的外贸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冲击,安徽省商务厅出台多项措施稳定外贸,重点支持企业加大线上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决定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到全国21个省份部分地区。从支持外贸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完善吸引外资政策环境、发挥服务贸易对稳外贸稳外资的作用四个方面来稳住外贸主体、稳住产业链供应链。

“国常会对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做出了部署,反映了当前的政策取向正从宏观性指导,逐步转向解决具体问题。政策针对性和精准性更强了,有望对外贸下滑起到缓冲作用。”庞超然表示。

此外,为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鼓励出口转内销,主要目的是保住外贸企业的生产能力。”庞超然指出。

“外贸企业要抓住这一轮机会,提升营销能力、品牌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国内市场的开拓,最终杀回国外市场,让危成为机。” 赵浩兴说。下半年需稳中求质

今年上半年,虽然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贸易活跃度大幅下降,但我国外贸仍整体保持平稳。下半年,我国当如何保住来之不易的成果,谋求更大的发展呢?

庞超然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首先,我国复工进程较快,为外贸企业赢得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市场地位,提供了机会和主动权。其次,从合作伙伴看,东盟上升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说明中国和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贸增长势头良好。最后,贸易主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这是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庞超然称。

“上半年外贸形势总体看好,但企业从接到订单到最后实现生产,是存在滞后性的。订单下滑的问题,可能在下半年逐步显现。当前全球疫情形势还比较复杂,国际市场需求或继续下降,加之贸易保护主义或地缘政治冲突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庞超然强调,“因此,从政府层面看,要推动出口转内销政策尽快落地落实,尤其要解决内外销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推动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很多外贸企业长期习惯于按订单生产,按需加工,对国内的品牌建设相对比较滞后,面临有生产能力,但没有品牌认知度的局面。”

赵浩兴认为,外贸企业要进行调整,从生产制造、营销等方面入手,提升竞争力。同时,要在跨境电商、创新供应链等方面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最终,我们要从传统贸易走向综合性对外贸易。一方面,要打造品牌,提升对外投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贸易能力,从传统的产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不能只追求量,也要在质上求竞争力,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增长。”赵浩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