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年年大丰收,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呢?

经常看到许多类似的问题:我们粮食很多,为什么还要进口?很多人对此存在不满情结,很多人对此表示严重质疑。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人需要弄清楚,粮食问题到底是个什么问题?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问题首先是国家稳定安全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问题其次是生死存亡战略问题。稍有历史常识的都知道,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农稳则国稳,粮安则国安。在农耕时代,国这大事无外耕作、战争,现代社会依然如此。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石油、粮食和美元是美国统御全球的三大战略,实际上,美国的国际战略布局基本都是围绕这三大战略展开。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农业的高额补贴,其中也有其战略意图。

和平年代,粮食是商品。特殊时期(如当贸易战和前的新冠疫情),粮食是特殊商品。一旦发生战争,粮食就是战略资源!不是贵贱问题,而是能否获得、如何获得的问题。这是我们讨论粮食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思考这个问题的起点。除此之外,任何不满情结都是愤青和偏见,任何质疑都是短视和局限。

我们的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三农问题,始终把粮食和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18亿亩红线、最严格的基本农田耕地保护制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惠农政策,等等等等,都是要保证粮食稳定,自给自足,保证农民收入,也就是保证粮食安全。“备战备荒为人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都是我们制定各项政策的基本底线。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预计今年达到6.7亿吨,人均近1000公斤。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保证了世界21%人口的粮食,这是伟大的奇迹,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我们有粮食,我们的粮食够,我们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是我们的底牌,这是我们的底气!在这个前提下讨论为什么要进口粮食才有意义,也有意思了。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进口粮食划算,甚至有利可图。显而易见,美国的粮食便宜,大量购买是划算的。但正如许多网友担心的,大量进口粮食必然会损失亿万农民的利益,也必然会对我国农业基础造成巨大打击(大豆就是例子)。如果啥图眼前利益,长期进口粮食,一旦遇到重大灾荒、战争,国外停止出口,甚至对我们进行粮食封锁,那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将是巨大灾难。所以我们国家对粮食进口始终持审慎态度,在尊重世界贸易规则前提下实行进口配额制度,为此,我们也经常遭到调查和制裁。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想进口,人家逼着咱进口。谁会做亏本的买卖?贸易战背后其实别有用心。

其次,从发展角度看,工业强国、科技强国是方向,国家间也要互惠互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与别人做生意不能只是自己赚钱别人赔钱,贸易逆差需要通过其他商品进口调剂,同时对国内农业也是个比较性互补。

第三,进口粮食也有许多网友分析的其他相关因素。一是加入WTO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中国无条件开放粮食贸易。为了保证国内粮食安全,最终答应了按照每年总消费粮食的5%的进口国际市场粮食。二是国内需求层次提升,满足一些高端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泰国香米,日本大米,还有智利车厘子等等。三是种植业短板补充,代表的产品就是大豆,在进口的2400亿斤粮食中,大豆占了大头。国内大豆产量并不高,一亩地产量220斤左右,中国一年进口近亿吨大豆,相当于8亿多亩耕地的产量,相当于节省了40%的耕地面积。

所以,进口粮食是国家在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粮食自给自足的前提下的一种策略性平衡选择,用心良苦。作为中国人要尽可能理解国家政策取向,至少别给国家添乱。同时,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关心三农和粮食安全,使我们从农业大国真正成为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基础。

本文由山寨农夫2020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